11月15日上午,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的“CCF物联网专委走进高校及企业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网络与先进计算’学术前沿论坛”在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信息大楼B413举行。论坛由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郭松涛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会,现场气氛热烈。

根据论坛日程安排,本次活动分为“走进企业”和“走进高校”两大板块:11月14日下午,专家团走进赛力斯智能工厂开展参观与座谈,围绕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展开交流;11月15日上午则在重庆大学举行学术前沿论坛,系统分享智能网络与先进计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论坛伊始,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杨守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在智能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科研基础与发展规划,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校企、校际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随后,论坛进入特邀报告环节。

首先,北京邮电大学马华东教授作题为《视频物联网技术演进及未来展望》的报告。他从“视频物联网”在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和新型视频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作用谈起,系统梳理了视频采集、传输、计算与服务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视频物联网面临的计算效率、智能调度和服务质量等挑战,并展望了视频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河海大学的韩光洁教授带来报告《“软件定义”重构水下多智能体网络:若干研究进展与思考》。他结合团队在水下多智能体协同感知与通信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软件定义水下多智能体网络”的总体构想与体系架构,深入探讨了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实现多智能体自主协同、任务分配与网络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为水下智能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规模网络智能计算实验室张一鸣教授的报告题目为《SkySync:基于协同差异生成的跨网文件同步技术》。他从大规模分布式协同办公场景出发,指出传统文件同步在带宽占用、延迟与一致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重点介绍了团队提出的SkySync系统及其“协同差异生成”技术路线,展示了在多数据中心、多网络环境下显著降低同步开销、提升系统鲁棒性的实验结果。

南京大学谢磊教授作题为《“感传算一体化”赋能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报告,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系统阐释了“感知—传输—计算”一体化架构对智能体、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城市等场景的支撑作用,分享了团队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最新实践案例,展示了感传算一体化技术在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

浙江大学王志波教授作报告《大模型越狱风险探索:从通用到端侧》。他聚焦当前备受关注的大模型安全问题,从攻击成本、风险传播路径、防护机制等多个维度分析了“越狱”攻击对通用云端大模型以及端侧轻量模型带来的新挑战,介绍了团队在风险评估、攻防对抗与安全加固方面的系列研究,为构建安全可靠的大模型应用体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陈爱国教授作报告《无人集群边缘智能协同计算技术研究与实践》。他结合无人机集群、无人车编队等典型应用场景,介绍了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大规模无人系统自主协同与任务分解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分享了团队在边缘智能协同计算架构、任务调度与资源管理方面的探索成果及工程实践,展示了无人集群技术在国防安全、应急救援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视频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大模型安全防护的工程实践、水下智能网络的实验平台构建、无人集群协同控制等问题与专家们展开深入讨论。多位专家对同学们的问题逐一作出细致解答,并鼓励大家在科研中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未知,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掌声不断。

本次“智能网络与先进计算”学术前沿论坛全面展示了智能网络、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重庆大学师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大家投身前沿科研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信心与动力。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持续关注学科前沿,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