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重庆计算机学会主办、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的2025年重庆计算机学会年会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小剧场举行。

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丁健,重庆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徐剑清,重庆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朱庆生等出席会议,来自市内各高校和企业的计算机行业专家、学者及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共探行业发展新路径。会议由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向涛主持。

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致欢迎词,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重庆大学近年在计算机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强调重庆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重庆计算机学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同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推动重庆计算机事业繁荣、助力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丁健在致辞中指出,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重庆计算机学会作为地方学术枢纽,需进一步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重庆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重庆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徐剑清对学会规范化建设给予肯定,希望学会以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为契机,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重庆数字经济发展重点任务,凝聚行业发展合力,服务发展大局。

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朱庆生在致辞中向莅临大会的行业领导、特邀嘉宾及全体会员代表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回顾过去五年学会在学术交流搭建、计算机人才培育、产学研协同对接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时分析数智时代行业发展机遇与技术挑战,并提出深化学术引领、强化人才培育等发展倡议,坚信学会将持续助力重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设置八场主题报告,涵盖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安全防护等核心领域,展现了计算机学科的多元发展图景。

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带来《智融标识网络研究与探索》报告。张宏科教授指出,随着智能制造、车联网及低空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网络通信面临着新需求与新挑战,迫切需要网络技术的创新突破以应对行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基于此,张宏科教授提出新型互联网需突破传统IP架构局限,通过智算融合实现“高效、安全、按需、动态”的智能互联,其创新设计可在不改变现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解决网络可靠性难题。同时,他还详细阐述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在新型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新技术成果在低空网络、轨道交通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与前景。

西北工业大学周兴社教授的《群体智能计算发展及其研究实践》报告,深入解析了群体智能在复杂系统优化中的应用价值,为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朱浩瑾特聘教授聚焦《智能物联网系统安全》,针对物联网设备激增带来的安全风险,提出多层次防护体系构建方案。

企业端报告则凸显产教融合与技术落地主题。中国软件教育事业部任冬梅总经理的《中国电子产教融合与数智底座》,分享了企业参与教育改革、培育数字人才的实践经验;锐捷网络左鹏总监详解《“一云多用”构建高校资源基石》,提出高校算力资源集约化建设路径;天融信亢建波技术总监与联通黄举总监分别从应用实践与底层架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其中黄举提出的“AI 内生安全与赋能安全双轮驱动”模式,与国内原创的内生安全理论一脉相承,通过多智能体共识机制管控 “黑箱风险”,为关键领域安全提供保障;火山引擎郑科主管的《探寻行业客户从IT到AIT的Aha时刻》,则分享了技术服务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实战案例。

作为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议程,会议还总结了学会过往工作成果、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重庆计算机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朱庆生表示,学会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深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计算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当选的重庆计算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向涛随后发表致辞。他首先对第五届理事会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表示感谢,同时强调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机遇,第六届理事会将围绕“三个聚焦”开展工作:一是聚焦学术引领,搭建更高层次的跨领域交流平台,推动计算机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突破;二是聚焦产教协同,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机制,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与技术转化体系,助力重庆数字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聚焦服务会员,优化会员服务内容与形式,增强学会凝聚力与影响力,携手全体会员共同书写重庆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篇章。向涛理事长呼吁,全体会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共识、携手共进,为重庆建设数字经济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